您的位置: 首页--> 历史--> 中国历史七上电子课本文集 |
夏、商、西周时期是中国王朝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, 创造了灿烂的文明,青铜器和甲骨文反映了当时高度发达的文明。 青铜器是怎样制作出来的?又具有怎样的高超工艺? 甲骨文记事的内容及其造字特点又是什么呢?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我国在黄河流域的多个遗址出土了距今 5000—4000 年的铜器, 如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了距今 4000 多年的铜容器残片, 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距今约 4000 年的铜镜。 商朝以后,青铜器数量增多,种类逐渐丰富,主要用于饮食、祭祀及军事等方面, 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,更成为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象征, 其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。 相关史事 夏朝时开始出现中国最早的青铜礼器鼎、爵、 斝(jiǎ)、盉(hé)等。 商朝贵族好饮酒,青铜酒器的数量多少,是区分贵族等级的标志。 西周崇尚礼制,主要以青铜器鼎、簋(guǐ)的数量区分贵族等级。 周王朝对礼器使用规格还制定了制度,鼎和簋配合使用, 鼎是奇数,簋配偶数, 如天子为九鼎八簋,诸侯为七鼎六簋,卿大夫为五鼎四簋等。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,数量众多, 而且制作工艺高超。当时的工匠已准确地掌握了铜、锡、铅的比例, 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。 铸造技术采用“泥范铸造法”,包括制模、雕刻纹饰、翻制泥范、 高温、浇注液态金属、加工修整等工序。 到商代后期,青铜铸造业不仅规模宏大,而且组织严密,分工细致,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。 如司母戊鼎 ①,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,重达 832.84 千克。 铸造这样硕大的器物,工艺十分复杂,需要很多人协同合作才能完成。 ① 司母戊鼎,有学者认为应称之为“后母戊鼎”。 ② 这是已发现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之一。 腹内铭文记述了周武王在牧野伐纣的过程,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。 甲骨文记事 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、羊等兽骨上的文字。 1899 年,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, 此后在河南安阳殷墟、陕西、山东等地出土了大量商周时代甲骨, 其中商代有字甲骨约 15 万片,单字计 4400 个以上, 已经识别的字在 1500 个以上。 相关史事 相传,清朝末年,河南安阳的农民 从地下挖掘出刻有符号的龟甲、兽骨,当作“龙骨”卖给中药店作药材。 1899年,北京的官员王懿荣得了病,在达仁堂买药,发现龙骨上刻着符号, 认为这是古文字,就把药店里所有带符号的龙骨都买下来。 学者经过研究,认定这些符号就是商朝的文字。 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,涉及祭祀、战争、农牧业、 官制、刑法、医药、天文历法等。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、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, 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。目前所知,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。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甲骨文使用象形、指事、会意、形声、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。 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,用图形、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。 甲骨文中约 40%是象形字。 指事是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,如“上”字,一长横代表水平线, 上面一短横表示水平线以上的概念。 会意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,如“从”字, 两个人形组合在一起,表示跟从的意思。 形声最为进步,用声符来注音,用一个字表示类别,组成新字, 能造出大量文字,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。 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,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,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。 甲骨文字形举例: 知识拓展: 金文 有些青铜器上铸刻有文字。 古人称铜为金,所以这种文字被称为金文。 又因多是铸刻在钟、鼎之上,故又称为钟鼎文、铭文。 金文从商代中晚期开始出现,数量较少;周代青铜器上文字数量明显增加。 金文的内容涉及祭祀典礼、政治、军事、经济、法律诉讼、婚姻等方面。 ① 西周毛公鼎,铸有文字 497个,一说 499个, 是目前所见青铜器中铭文字数最多的一件。 |